国家为何选择了青岛,而不是济南?
* 来源 : 青山子 青小岛 * 作者 : admin * 发表时间 : 2021-02-26 * 浏览 : 113


    青岛获得了国家层面的力挺。

    2月24日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《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》,这份规划期为“2021至2035年,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”的纲要,不仅重磅,而且信息量极大。

    它以官方文件的形式,明确了起码未来15年中国城市群的层级,经济重心的“四个大梁”——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个地区作为极,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层次,并在此基础上规划了交通网络施工蓝图。

    除去四大经济圈中的城市,青岛绝对算的上是大赢家。

    规划中5次提到青岛,是四大经济圈城市之外,出现次数第7多的城市。获得了含金量极高、也是山东唯一的“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”(全国20个),青岛港被列为国际枢纽海港。除此之外,国家规划的“主骨架布局”中,3条线路涉及青岛,北上、南下、西区,各有一条,正好是青岛亟需弥补的短板。

    出现的次数之多、定位之高,或许连青岛都没有想到。更重要的是,随着国家交通网络的覆盖,困扰青岛多年“交通末梢”的地位彻底逆转,未来15年,青岛的城运将与此息息相关。此外,由于青岛的出色表现,避免了山东在新一轮交通规划中被边缘化。

    国家层面对青岛的定位正在发生重大变化。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,青岛迎来“超级礼包”。

来源:中国政府网

    1

    上面这张图,非常直观地透露出国家交通网络规划背后的指导思想。四大经济圈之间6条相互勾连的粗粗黑线,已经说明了一切。

    通过分析被提及城市的次数,也能佐证国家围绕四大经济圈构建交通的意图。


    排名前五位的均是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的核心城市。西安和昆明均进入前十,则是“扩大中西部地区交通网络覆盖“的有力说明。

    青岛位于榜单第16位,列郑州之后。但是,如果去除四大经济圈中的城市,青岛高居全国第七位。


    再看青岛出现的频次,“国际枢纽”首当其冲,但规划的三条线路同样重要。


    6条主轴中的“京津冀—长三角主轴”中,“路径1:北京经天津、沧州、青岛至杭州”,有望打通青岛南下的通道。青岛与长三角的链接,多年来一直是痛点。

    规划的7条走廊,青岛也“挤进”两条。“京哈走廊(支线1):沈阳经大连至青岛”,让人浮想联翩,为渤海隧道是否打通留了一个很大悬念。若是连接起东北与胶东半岛,中国经济崛起新的一极也不是没有可能。

    向西的京藏走廊的路径2,青岛则是起点:青岛经济南、石家庄、太原、银川、西宁至拉萨。

    由此可见,国家规划的3条涉及青岛的线路,连接南北,贯通东西,对青岛均有突破性意义。


    2

    青岛地位凸显,整个山东则有点“失意”。

    首先,山东半岛城市被明确列入第二层级——

    长江中游、山东半岛、海峡西岸、中原地区、哈长、辽中南、北部湾和关中平原8个地区作为组群,呼包鄂榆、黔中、滇中、山西中部、天山北坡、兰西、宁夏沿黄、拉萨和喀什9个地区作为组团。按照极、组群、组团之间交通联系强度,打造由主轴、走廊、通道组成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。

    其次,山东只有3座城市被提及,除了点名5次的青岛,还有省会济南以及潍坊(提及1次)。

    作为区域交通枢纽的济南,只出现了两次。一次是“京津冀一长三角主轴路径2:京经天津、沧州、济南、蚌埠至上海。”第二次是“京藏走廊路径2:青岛经济南、石家庄、太原、银川、西宁至拉萨”。

    济南正在争取国家中心城市,对于济南不好的消息是,目前被明确的9个国家中心城市,都是“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”。

    这是不是意味着,未来入选的国家中心城市,很大几率会从“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”中诞生呢?

    2017年出台的“交通十三五规划”,已将“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、成都、重庆、昆明、乌鲁木齐、哈尔滨、西安、郑州、武汉、大连、厦门”等15个城市列为“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”

    本次新出炉的规划,新晋升为“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”的城市一共有5个,分别是:南京、杭州、沈阳、青岛、海口。


    3

    上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表明,在国家的整体战略中,青岛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。

    之所以选择青岛,首先得益于青岛本身的地理位置。

    青岛东临日韩,向西是黄河流域,北接京津冀、东三省,向南为长三角,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战略“十字”中心位置,具备打造国际枢纽的资源禀赋。此外,青岛还拥有世界排名第七位的青岛港。


   其次,青岛有放大双循环的价值。


    一个有意思的细节,国家规划中提及的有关青岛的3条线路,与青岛提出“双节点”的定位相当契合。

    这或许表明,之所以被多次提到并入选“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”,国家层面已认可青岛的定位——

    具有推动黄河流域东西互济、陆海联动的重要平台,拥有连接南北、贯通东西的“双节点”价值;

    青岛是东向日韩、西向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节点。

    一句话,既是内外双循环的“双节点”,又是国内南北东西大循环的“双节点”。

    放眼全国,能与青岛优势匹敌的城市并不多。

    另外,这两年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明显加速,作为桥头堡的青岛,位置优势不必多说,将来承担的任务也不会少。所以,要理解青岛为什么在规划中多次出现,甚至挤掉众多对手,跻身“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”行列,要“跳出山东、跳出中国”来看。

    这里,有一件“小事”需要说一下:去年的全国两会上,时任青岛市长孟凡利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曾发出“6个恳请”,其中一个恳请便是“将青岛定位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”。

    不到一年,青岛梦圆。

    过程有些曲折,但结果是好的。希望对青岛,这是个全新的起点。

这里已调用系统的信息评论模块,无需修改!
这里已调用系统的评论列表模块,无需修改!